当时中国民航局局长沈图亦在场,他为了安全,曾谨慎地亲自与上海虹桥机场通电话,直接详细了解当时当地天气,之后他判断可以起飞,而且要尽快。指挥塔不同意,双方僵持不下,无法解决争论,遂决定请示邓小平。
点击查看更多图片
邓小平的第一个反应是,不能改期,日程定了,只能另想办法。他当时就坐在贵宾厅候机室的一张沙发上,机长徐柏龄也在场,他认为可以从北京先飞上海,如果不能降落,直接转往东京,在那儿加油再飞,就不耽误时间。听完机长建议,邓小平便决定说:“要起飞的,一切都已安排好了! ”说完,邓小平站起来,朝外面走去,夫人卓琳也跟上了。这样又回到了飞机上。据说,这是邓小平一贯的性格和行事作风,决定了就做,绝对不含糊。
当这架飞机滑过跑道,冲向北京寒冬的上空,已是上午9时45分了,比原定的时间延后了1小时又15分钟。
冲破浓雾,飞越重洋
徐柏龄后来回忆,经过一个多小时飞行后,飞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上空,但是四周浓雾弥漫,能见度低。他小心翼翼地监督着飞机下降、继续下降,但一切笼罩在雾里。因为不敢大意,又无法判断,于是不得不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把飞机重新拉高。机内人都知道,这次试降没成功。同团的人忆述,每个人都从窗口向外望,高处是云,低一点是雾,所见白茫茫的,大家都在担心,机舱内一片沉默。终于,机长找到了他认为合适的另一次机会,穿过浓雾,驶上跑道,安稳地着陆,并绕进停机坪停下。此时机上众人发出一阵掌声,有人甚至开口说,着陆了,平安了!这个时候,礼宾司专员唐龙彬朝邓小平望去,只见他“平静如常,在座位上半闭双目养神”。
飞机降落在上海,加油以后,再度起飞。接下来是飞越太平洋。瀚海无涯,白浪滔天。飞机向东飞去,渐渐追上太阳,便看见蔚蓝的碧空,然后,又逐渐转为黑夜。在地球历法上是在超越子午线,也是一段相当于追回时间的飞行。从北京到华盛顿,可以追回的时间是13小时。我们可以想象,在某种意义上,邓小平的这次访问美国之行,就是意图追回失去时间之旅。怎么解释呢?就从邓小平的主要目的说起,除了要在中美建交之后发展两国正常化的关系之外,他还强调,他是来向美国人学习的。学什么呢?学美国的先进科技。换句话说,就是要让中国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过程中,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。